杭州爆米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
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倉前街道伍迪中心2幢9層903
0571-89935007
成熟的人:無事如有事,有事如無事!
《菜根譚》里有一句話:無事常如有事時,提防才可以彌意外之變;有事常如無事時,鎮定方可以消局中之危。
意思是說:無事時像有事那樣時時提防,才能應對意外變故發生;有事時像無事時那樣鎮定自如,才能消除險情。
人生路上,總是充滿著太多的變數。
會走過一馬平川,也會遭遇溝壑縱橫。
成熟的人,總是能做到居安思危而又臨危不亂。
一、無事如有事
老子在《道德經》中說:“其未兆易謀。”意思是說,事情在變沒有出現跡象時最容易圖謀。
安于現狀、耽于享樂,大抵是人性共有的弱點。豈知一派歲月靜好中,也時時會有危機襲來。一個人倘若太過醉心于眼前的現世安穩,難免會在危機來臨時手忙腳亂。所以孟子感慨說:“生于憂患,死于安樂。”
中國民間也有一句諺語:天晴修水路,無事早為人。天晴的時候早早地修好排水設施,這樣在暴雨來臨時就不會被淹。
在平常的點滴中就好好做人、與人為善,這樣在遇到難事、急事的時候,才會有人出手相助。
“居安思危、未雨綢繆”是圣人先賢和凡人白丁都一致推崇的智慧。
歷史也告訴我們,有備無患才能換來長治久安。戰國時期齊國名將田單,是齊國田氏王族的遠房本家。齊湣王時,田單擔任首都臨淄佐理市政的小官,不被重用。
后來,燕國派遣大將樂毅攻打齊國,齊湣王被迫從都城逃跑。田單也被迫逃亡,他讓同族人把車軸兩端的突出部位全部鋸下,安上鐵箍。
族人不解其意,但也照辦無誤。不久,燕軍攻破齊國,齊國人紛紛爭路逃亡,都因被撞得軸斷車壞,被燕軍俘虜。
只有田單和同族人因用鐵箍包住了車軸的緣故,得以逃脫,向東退守即墨。后即墨城中軍民都推舉田單當首領。
理由是:安平那一仗,田單和同族人因用鐵箍包住車軸才得以安然脫險,可見他很會用兵。
《尚書》有言:“惟事事乃有其備,有備無患。”《周易》也倡導:“居安思危,朝乾夕惕,慎懼從事 。”
很多時候,真正廢掉一個人的,恰恰就是安于現狀和貪圖安逸。無事如有事,凡事早做打算,才能保持清醒的頭腦。
這樣當危機真的發生時,才能處變不驚、坦然應對,也才能轉危為安、否極泰來。
二、有事如無事
北宋蘇轍說:“無事則深憂,有事則不懼。”人生在世,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。于變故、為難之際,處變不驚、安之若素,乃是人生至高境界。
三國時期,諸葛亮因錯用馬謖而失掉戰略要地——街亭。魏將司馬懿乘勢引大軍15萬向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擁而來。當時,諸葛亮身邊沒有大將,所帶領的五千軍隊也只剩2500名士兵在城里。
眾人聽到司馬懿帶兵前來的消息都大驚失色。諸葛亮卻不慌不忙,按部就班上演了一出“空城計”。大開城門,自己則端坐城樓,彈琴唱曲。
司馬懿見此情景,深恐有詐,于是引兵退去。圍城危機得以化解,固然是諸葛亮天縱奇才、謀略過人,但這一切的前提還得是那份臨危不亂的淡定從容。
蘇洵在《心術》中說:“為將之道,當先治心。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,麋鹿興于左而目不瞬,然后可以制利害,可以待敵。”
作為統領千軍萬馬的大將,要先學會修煉心志。能夠做到泰山在眼前崩塌但是臉色不變,麋鹿突然出現在身邊但眼睛不眨。那么才能控制利害因素,從而從容對敵。
做人同樣如是,面對艱難坎坷,泰然處之、從容應對,方能涉過險灘,迎來柳暗花明。
《菜根譚》曰:“遇事只一味鎮定從容,縱紛若亂絲,終當就緒。”遇事只要一直保持鎮定從容,那么,即使事情紛繁復雜如亂絲,最終也能理清頭緒。
老話說:人生沒有過不去的坎兒。溝溝坎坎,都不過是人生常態。與其輾轉反側、慌亂戒懼,不若坐看云卷云舒,靜聽花開花落,任憑潮起潮落。
一個人若能做到無事如有事,有事如無事,那么無論是身處順境還是逆境,都可以立于不敗之地。
情感綠洲
關注
90713